共探职业本科新路径 赋能人才培养新生态 学校召开第一期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沙龙
(通讯员王艺璇)为深化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探索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4月10日,学校第一期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沙龙(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凌峰楼B112举行。各教学机构代表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共14人参加了沙龙研讨,沙龙由教务处处长温振华主持。
锚定原则,明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
沙龙伊始,教务处处长温振华指出,职业本科教育是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需在成果转化落地、协同育人深化、评价机制突破三方面持续发力,为培养“精技术、善管理、强素养”的新时代职业人才提供支撑。他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三大核心原则:一是坚持基础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课程设置兼顾学科系统性与职业导向性;二是模块化分层递进,以岗位能力图谱为导向,构建“基础层-核心层-拓展层”阶梯式专业课程模块;三是实践技能全程贯穿,打造“课内实训+专项实践+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全链条实践体系,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闭环。他强调,职业本科教育要“升本不忘本”,坚守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类型特色”,注重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实现“升本为产业服务,育人助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
温振华作分享交流
标准引领,探索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
随后,教务处课程建设中心主任严芮以教育部新版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社会实践”3+1课程体系设计和毕业设计改革作专题分享。她提出职业本科教育需立足产业需求,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学生从基础能力到岗位能力的培养,探索以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专利研发等多样化成果呈现方式,以“真题真做、实岗实战”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的双向提升,切实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严芮作专题分享
凝聚共识,共绘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蓝图
交流环节中,与会教师代表结合职业本科专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展开研讨,并就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课程创新、毕业设计规划等提出多项创新建议。
“针对一些能力突出的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可以制定‘普适性标准+个性化指标’,鼓励学生将技能竞赛、课题项目、岗位实习成果进行延伸形成落地成果”“毕业设计可以设置多元评价主体,为学生创设去本科院校或小微企业参加真实项目课题研究、解决企业真实问题的机会,探索学生档案袋制度综合评价体系”“其实教学可以不只是拘泥于课堂,我们可以充分依托湖北省楚文化、红色教育资源,将职业认知实践与博物馆研学、乡村振兴公益服务、思政实践基地深度融合,打造‘行走的课堂’”“人培方案也应当结合企业需求加以更新,基于岗位能力图谱重构课程模块,尽快推进‘微专业’、‘AI+专业课程’等建设,将课程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充分对接企业需求”。教师代表们畅所欲言,共同为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献言献策。
教师代表开展研讨
据悉,学校将定期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沙龙,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聚焦职业本科教育的前沿问题,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审核:温振华)